安全生产中,隐患就是沉睡的风险点,唯有彻底根除方能筑牢防线。近日,德坤能源以突破性的设计完成了一项关键的技术改造,成功消除了困扰已久的重大安全隐患,也为同类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设计疏漏带来安全挑战
根据国家《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要求,罐区地面排水系统进入主管处必须设置水封井,液封高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25cm,以有效阻断事故时地面流淌火蔓延。
德坤能源罐区因项目设计疏漏,未设置水封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需增设11处水封井,但现场面临严峻挑战:空间狭小,无法按标准尺寸(2.5m×2.5m)开挖;地下1米深处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排污管道,也限制了开挖深度。整改空间受限成为罐区消除水封井缺失重大隐患的“拦路虎”,常规施工方案无法实施,多次来公司进行安全检查的专家们也未能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这项隐患整改成为技术性难题。
创新思路破解难题
如何安全、有效地增设水封井,成为公司董事长、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吕昕的“心头事”。他带领基建和设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仔细勘察研究。大家集思广益大胆构想,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整改方案。
该方案打破了石化行业在罐组阀井与主排水沟间单独设置水封井的常规做法,创新性地将水封功能集中到主排水沟内部实现,巧妙避开了原位置空间不足和管线妨碍的限制。同时,摒弃传统水封井构造,采用水槽式设计,通过在沟内设置具备足够水封高度的水槽来达到阻火隔爆目的,大幅减少了工程量,缩短了工期。方案顺利通过了德坤能源罐区项目原设计单位的审核批准。
优化细节提升效能
方案实施中遇到了新问题:排水管口距槽底过近影响流速;垂直出流造成水流翻涌。劳模创新工作室集思广益,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出水管口调整为向沟下游倾斜15°,使排水更顺畅;将井坑下游侧壁改为30°顺流斜坡,减少阻力,利用水流带走泥沙,显著提升了排水系统的自洁能力。
在关键节点的水封井处,安装了漂浮物拦截滤板,阻挡泥沙、树叶等杂物,使其滑落至下方井坑,实现过滤沉沙。水槽末端设置了可拆卸钢格栅盖板,方便人员下井清淤,同时压制水流中泥沙翻滚。
改造还赋予了水封井应急功能。井口采用活动式大开口钢格栅盖板,承重力强、便于移动,拓展了井下空间。井内设置爬梯,便于事故时人员快速进入主沟封堵抢险,也方便救灾物资、设备、固体废物等的垂直运输。
针对长期干旱导致水封水位不足的风险,大家研讨后决定利用11处水封井串联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最末端水封井状态来判断上游所有水井水位,并通过主沟上游一次性完成补水。
施工中还发现9根工艺套管密集横穿主沟,距沟底太近阻碍排水。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应用连通器原理,采用下沉式通道引导水流顺畅穿越管道底部,并将下游出水口改为20°斜坡,利用水流冲刷带走沉积物,减少淤积。
隐患消除与经验总结
经过近两个月的突击施工,今年7月初,罐区水封井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此次改造以较低成本,彻底解决了罐区地面排水系统缺失水封井的重大安全隐患,在极端事故情况下能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和污染扩散,防止次生灾害。
此次改造是能源板块落实集团安全生产要求、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典型案例。改造中转换思路大胆创新、统筹全局系统策划、一丝不苟优化细节等做法都充分展现出攻坚克难、锐意创新、精益求精的劳模工匠精神,为能源板块后续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方法借鉴。